
缅甸印象(中)
#缅甸
缅甸印象
2012年2月15日-2月25日
(中)
2月15、25日 仰光
2月16-18日 茵莱湖
2月19-21日 曼德勒
2月22-24日 蒲甘
我们在良瑞入住的岸上酒店
街头偶得
竹编的各种箩筐在侧光下
完美地表现出质感
黄昏的阳光下洗衣服的妇人
茵莱湖岸边小镇良瑞的码头
按下快门的瞬间
左面突然闯进来的骑自行车的
外国人使画面更生动
更有纵深感
夜宵档
回 眸
每天清晨光脚出门化缘的小沙弥
缅甸的僧侣每天中午12点以后到次日早上是不能进食的
因为快门速度较慢
采用追随拍摄,前面两人都已模糊
但焦点中的小沙弥头部和上身
成像是清楚的
他的双脚模糊反而更有运动感
这是采用较大光圈拍摄的效果
焦外的人物逐渐模糊
集市上
最喜欢用长焦镜头在不知不觉中
抓拍各种人像了
小尼姑
“随阳碧寺”(音)的小沙弥
(沙弥,原语可能出自龟兹语的 samane 或 sammir,或于阗语的 ssamana。意译为求寂、息慈、勤策,即止恶行慈,觅求圆寂的意思。在佛教僧团中,指已受十戒,未受具足戒,年龄在七岁以上,未满二十岁时出家的男子。)
老和尚
井边洗澡的小沙弥
这张相片充分说明
拍相片快门并不是越快越好
有时候,慢速快门反而可以得到
更好的效果
前提是,你手持相机必须稳定
2月19日下午
自东枝飞往曼德勒
曼德勒
(Mandalay)
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会、著名的故都、缅甸的第二大城市,缅甸中部地区经济、文化和交通中心。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,海拔76米,人口约53万。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。
曼德勒是缅甸传统文化的心脏和宗教中心,全市有大小佛塔1000多座。因缅甸历史上著名的古都阿瓦在其近郊,故旅缅华侨称曼德勒为“瓦城”。
曼德勒是昔日缅甸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首都。在缅甸历史上曾有过的多个古都,只有曼德勒的王城被较为完整的保存下来(皇宫是二战时被毁后重建的)。
柚木大桥
(U Bein Bridge)
曼德勒的百年柚木大桥建于1851年,又被称为乌本桥、情人桥,位于曼德勒市区以南约11公里处,让人见证柚木的不朽。
长达1.2公里的柚木大桥由1086根实心柚木建造而成,以“之” 字形跨越陶塔曼湖(Taungthaman)。“之” 字形设计可以减缓雨季时大水对桥的强力冲击。
曼德勒百年柚木大桥的落日
柚木大桥上骑车的女孩
陶塔曼湖 (Taungthaman) 上的游船
陶塔曼湖 (Taungthaman) 上的养鸭人
夕阳照在柚木大桥上
柚木大桥的落日
陶塔曼湖 (Taungthaman) 拂晓
日 出
那天早晨在桥上一直找不到
走到桥下的地方,等到找到了
太阳已经升得比较高了
喜欢清晨低角度阳光下
拖着长长影子的效果
跨越陶塔曼湖的曼德勒百年柚木大桥
很多人喜欢在桥下拍路人
在桥上的局部相片
我更喜欢拍摄柚木大桥整体的宏伟气势
在柚木大桥上
在曼德勒的皇宫外
曼德勒的千人和尚庙
在曼德勒的千人和尚庙
每天上午10点半一到
两排长龙般的和尚队伍便依序领食
领餐时他们会将袈裟密实地缚住臂膀
代表对信徒布施的重视与感恩
曼德勒千人和尚庙
游客在等候拍摄和尚排队领食的场面
见过佳能相机这样的取景器吗?
是用来拍视频的吗?
备 餐
曼德勒千人和尚庙
每天上午10点半和尚排队依序领食
我的5Dll相机没有翻转屏
只好把相机举在头顶上盲拍
把相机放到接近地面,还是盲拍
曼德勒 KuthodawPagoda 佛塔
号称是“世界最大书本”
729座佛塔,以石碑为页
正反面镌刻着第五次世界佛教大会
所通过的信条与经文
曼德勒码头
伊洛瓦底江畔的曼德勒码头
人们以最原始的方式卸货
江边嬉戏的孩子
和洗衣、洗澡的人们
伴着夕阳
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
劳动之美
看看他那坚定有力的小腿
伊洛瓦底江畔的曼德勒码头落日
2月21日上午
自曼德勒飞往蒲甘
请继续关注《缅甸印象》(下)。
本游记著作权归詹姆斯所有,转载请联系作者!
评论游记

0/150字
发布